/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

金融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15 分类:趋势研究

6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指出要坚持应用导向、立法先行,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以诚信立身兴业。

根据会议部署,日后将从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发展第三方征信服务五个方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中国建设步子加快 防范化解金融系统风险

“以诚信立身兴业”,这是从国常会上传出的重要信号。事实上,目前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步子显著加快,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市场,新举措频频落地。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6月底前政务部门信息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执行查控工作的通知》,加大对“老赖”的惩处力度;

5月23日,“百行征信”挂牌运营,我国第一家挂牌的个人征信机构宣告成立。

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利好不断,也将有助于改善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信息共享通道的闭塞,目前互金行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加剧了由此带来的坏账处理难、运营风险高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的进程。健全的征信体系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覆盖范围、融资形式和增速。而此次体系建设新举措,有助于发挥征信业“信号灯”和“安全阀”的作用,将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数据归集效率 防范欺诈风险

此次国务院常委会议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征信服务,这对于实现信用信息全面覆盖、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方征信服务将对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补益。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不断进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165亿条,较去年底增长25%。 尽管如此,各大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之间依然因为缺乏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动预警机制,导致过度多头借贷、骗贷等行为仍有发生。在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之前,不少平台和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完身的信用体系,防范网络欺诈的发生。

践行普惠金融 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服务门槛降低,覆盖面延伸,普惠金融的推行效率也快速提升,包括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三农人员,以及个人普通客户等长尾客户成为新的市场焦点。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和融资贵成为新的发展课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40万个村庄和7.5亿农村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城市社区,蕴含的金融需求以百万亿元计,但金融机构空白或仅有一个的乡镇数量仍有近万个。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对于上述人群的覆盖和支撑能力,对于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改善民生都有积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和传统的线下金融模式不同,践行普惠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与金融场景的不断融合,金融科技对于金融业的整体驱动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在风控和信息体系的构建和数据归集和处理方面,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服务的根基所在。

加强失信惩戒 个人信用成现代社会通行证

“人无信则不立”,在各大金融机构和平台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数据归集能力时,个人信用也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通行证。大数据时代信用记录作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其重要性胜过此前任何时期。

事实上,国家层面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也从未放松,对于个人失信的监管和惩处日趋严格, “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信用奖惩大格局正在形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特别强调,市场经济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要紧紧抓住信用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快建立信用档案、信用公示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约束,加大失信成本,使从业者不想、不敢、不能实施失信行为。

事实上,自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我国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就非常重视失信约束机制的构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已有200多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

今年3月,最高院和银监联合发文更是加大了对“老赖”的惩处力度,扩大了对“老赖”的执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