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科技延伸普惠金融边界

科技延伸普惠金融边界

发布时间:2018-06-26 分类:趋势研究

“普惠金融是指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人群提供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使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人都能享受到合理的金融服务。”日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强调,互联网金融不一定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也不等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但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更好地借助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力量。

普惠金融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中国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在李均锋看来,首先是在普惠方面面临挑战。“中国企业和人口数量都非常多,2000多万小微企业、5000多万个体工商户,现在在银行有贷款的大概只占18%。很多农村区域没有金融机构网点,还有很多人群和企业的信用记录没有被政府进行信用归集。”第二个挑战,李均锋认为是普惠金融领域客户服务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而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也需要提高效率和质量。此外,当前普惠金融机构供给者的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以平等方式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但是更应该关注可持续性。从需求来说,所谓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价格怎么样,这样的价格是不是可以促进客户的发展?如果不能促进客户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就没有持续性,这样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

对此,李均锋从多方面对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首先一定要从供给侧解决精准发力问题,解决企业和人群还没有金融服务的问题,让他们有均等的机会享受金融服务这种公共产品。

第二是精准发力的同时,要采取办法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效率,使普惠金融领域客户享受到可承担价格合理的普惠金融服务。

第三要从机构侧发力,继续打造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机构供给市场,还要培育发展地方发展银行,使地方发展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

第四要从普惠金融供给机制上发力。李均锋建议要求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业务建立单独核算,在资源配置、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上要有专门政策。

在政策方面,李均锋认为,应该在有关配套政策上进一步打造发展普惠金融的合力。“只有在多方面形成合力,金融机构做普惠金融才可以实现既可持续又能获得一定回报。”李均锋说,“而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更好地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

科技延伸普惠金融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发展,业界形成了一个普遍观点,即科技对金融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李均锋看来,新时代下,发展普惠金融的机遇之一便是科技。近年来,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了普惠金融效率,不少银行在线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都能实现秒批、秒贷。互联网大数据也在支付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广度和深度在世界上是走在前面的,我们发展普惠金融有很大的优势。”李均锋说。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金煜认为科技能很好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两个可持续性的问题,而且两者间是互相矛盾的。价格过高,接受服务需求方难以获得持续发展;价格过低,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可能就没有持续的动力。而决定价格的关键变量是成本,因此,科技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成本问题、降低运营成本。”金煜说。

从个人的普惠金融服务角度看,这是科技在金融领域实践比较早的一个方面。其主要方法就是商业银行和重要电商平台进行合作,通过交易信息、场景信息,综合个人征信、银行风险管理,形成风险判断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