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小微金融迎来黄金发展期

小微金融迎来黄金发展期

发布时间:2018-07-03 分类:趋势研究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小微企业如何获得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一直是普惠金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就如何全局性、系统性地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向银行业提出多项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领任务”之外,小微金融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新金融市场参与者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补充力量。特别是在数据爆发与技术迭代的“大势”之下,利用创新模式服务小微金融的可能性正在被迅速放大。

隐藏的数据能量亟须发掘

官方数据显示,当前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在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服务群体的绝对数量和信贷余额来讲,新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与银行并无可比性,但如果从技术创新和模式突破角度看,其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极具前瞻性和可推广价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小微企业难获得贷款的核心原因不外乎风控难。“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历史比较短,数据比较缺乏,没有抵押的资产,这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是不匹配的。”

而新金融机构遵循的则是另外一套逻辑。

传统金融机构评估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主要看工商执照、流水,以及包括车、房在内的财力证明,但这一评估逻辑是“切片式”和“单一性”的,加之没有考虑进市场波动和政策影响,因此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近年来,在互联网企业“生态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家流量巨头坐拥海量数据资本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加重“数据孤岛”的程度——数据在各自体系内流通,画地为牢,并不能进行跨生态的价值实现。而“跨平台”模式则在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促进了数据的广泛流通、交叉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跨行业的授信能力对风控提出了更多挑战——意味着模型迭代的速度将会加快。

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通过技术将弱数据整合分析以达到接近强数据判断能力,但这种数据价值并非一劳永逸。很多经营性的数据在大数据范畴里面是信贷价值偏弱的数据,其价值会随着外部的环境变化出现衰竭,所以需要不停地去调整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