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中国金融科技决定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进程

中国金融科技决定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18-07-06 分类:趋势研究

自从尤努斯专为穷人开创的“微额贷款”的服务,让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伟大荣誉之后,普惠金融的梦想就开始激励全球创业者“自下而上,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数字化趋势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包容性的重要力量。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进程极大地刺激了创新,促使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并带来了更好的服务。

网络设施、民众获得网络及金融产品知识是发挥金融科技潜力的前提。现代技术创新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通过产品个性化,可以让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更多人参与到金融行业中。

中国人抓住了这波浪潮。短短几年时间,使用移动网络支付、网络理财和借贷等新兴金融服务的人群已经是拥有央行征信记录人数的两倍,接近中国网民总和。

亚洲开发银行金融部门负责人Lotte Schou-Zibell表示,网络连接是实现金融包容性的基础,而接下来的问题是用户身份识别应用的推广。

这与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受到的欢迎不同,中国经过短短一两年的市场教育,人脸识别已经大规模普及,尤其是在新金融领域。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金融科技的发展仍然有很大不平衡,但随着全球市场实现空前规模的互联互通,即便我们脑海中最落后的地区,也已经逐渐开始享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

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是典型的后发而先至的国家。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新兴金融起步较晚,甚至连支付宝的手机支付功能都要比肯尼亚的M-Pesa晚一年面世——这款上线于2007年的移动手机钱包产品已经服务超过一半的肯尼亚国民,从移动支付,到虚拟储蓄账户存取款,到征信,再到跨境支付和国际移民汇款,功能一应俱全。

中国没有任何先天优势,但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剑桥大学《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交易量为55.6亿美元,2014年交易规模上升至243亿美元,2015年交易额暴增至1017亿美元,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2433亿元,近乎成指数增长。中国人均可替代融资规模在2015年就已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之后,很快进入监管收紧、大浪淘沙的阶段。有数据显示,中国P2P网贷平台2015年退出867家,2016年退出556家,2017年退出217家,几乎每天都有“暴雷”或退出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量达107家,停业及转型平台达182家。就在6月的最后一周,又有42家网贷平台宣布倒闭,平均下来每天6家平台退出。

行业惨声连连,信任和信心似乎正在流逝。不少人甚至质疑,中国互联网金融是否就此塌陷?

这是‘中国速度’超越国际正常水平表现出来的正常现象。中国正在调整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加速不合规平台的淘汰。当前的暴雷潮其实是释放政策风险,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

浪潮褪去,真正的竞争力才会显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以及中国原创模式的普及正在让世界看到新兴市场的强大活力。

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带来的变革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普惠金融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而中国正是这些最新科技应用的热土。在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学习学习已经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量化交易和智能投顾、风险防控、信用评估、安防和身份识别、智能客服、精准营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