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区块链让普惠金融真正普惠

区块链让普惠金融真正普惠

发布时间:2018-08-03 分类:趋势研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下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技术驱动的服务提供商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支付、借贷、储蓄、保险以及投资行为。从目前科技发展的迅猛形势来看,科技驱动的产业革命势必改变当前普惠金融的模式和格局。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各环节配合得当,与金融极为相关的科技应用——区块链,有潜力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繁茂的重要部分。

一、普惠金融难普惠

本世纪初“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主张建立有利于促进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金融生态体系,惠及社会的各阶层人群、让每一个企业、家庭和个人都能因应自己的需要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但普惠金融要做到普惠并不容易——一方面,由于弱势群体受到客观环境的阻碍或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便利渠道接触到充足资金或金融服务,而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服务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基础设施等)高昂,而普惠金融提供的低息小额信贷,回报缺乏吸引力,让许多商业机构望而却步,致使普惠金融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国家扶持或政策性银行信贷的层面,难以形成以市场机制调节的可持续的资金良性循环系统。而受到财政预算限制且要与相关政策绑定的政策性普惠金融,帮扶空间始终有限,因而也尚未达到真正的“惠”。

中国普惠金融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提供了颇具借鉴意义的中国方案,但其发展仍存在风险和挑战。根据世行的报告所示,中国普惠金融未来面临的挑战。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挑战是环环相扣的——只有普惠金融真正走向市场化、其模式被证明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演进,才能有效地带动普惠金融长远稳步扎根发展,从而将地方政府从单纯的信贷补贴的模式当中解脱出来,为更多新型金融服务者出让更多空间。当形成一定规模效应,有了品牌和口碑及真正有价值、值得称道的商业模式及标杆之后,普惠金融的理念自然会深入人心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推广,而其背后所自带的“公平、平等、公益、透明、惠及基层”的价值观,也会逐步加深消费者的亲近感和信任度,促使消费者主动接触和了解相关的金融理念并提升自身金融能力。

所以,普惠金融能否普惠,关键还要落在其是否能够实现在市场条件下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要达成这一目标,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或可具有巨大潜力和价值。

二、区块链模式对普惠金融具有深远意义

区块链最早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因为比特币,用以追踪和保障交易安全。但事实上,这个通常和洗黑钱、网上毒品交易联想到一起的科技,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成长空间。

简单来说,区块链3.0时代真正有意义的是低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数据分布式储存和记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系统中所有信息交流的数据都可以追踪和验证,不可篡改和虚构的特点,可在实现网络中信息共享的同时,保证数据背后交易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令到区块链网络中的交易双方在陌生模式下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

1、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多关注于有需要进行可信任的数据存储或交换的领域,如证券、跨境支付、医疗保险、公益救济等等,实现去中介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交易的透明度,消除作弊作假的目的。

目前各国、各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革新公共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洪都拉斯政府与区块链初创公司factcom合作研发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房地产契约登记和交易制度,以解决因局势动荡或政府低效运作造成的记录错误或散失的问题;瑞典、格鲁吉亚和芝加哥库克县也有类似项目;爱沙尼亚政府则研究开发了E-Residency项目,提供可信赖的电子公民身份,至今据称有27000人通过E-Residency成为爱沙尼亚电子公民;英国政府则签署了首个BaaS协议,搭建公共部门服务平台。

2、区块链在金融及公益援助领域大有可为

在金融和公益援助的领域,区块链能够通过特定验证渠道在既定的数据库中直接连接资金方和需求方,进行可信任的交易和数据交换,并可通过开放式平台与各种科技手段兼容,配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达到预设目的。

去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通过building blocks公司研发的区块链应用技术初步为约旦的叙利亚难民提供食物援助,通过由当地食物供应商直接向难民发放援助的方式,有效地达到了跟踪资金去向、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消除福利欺诈或腐败的目的。

过去,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必须慎重选择与当地接洽的第三方进行资金管理、援助接洽、难民身份录入与核对等,以确保援助顺利发放。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需要有效协理联合多粮食计划署、当地食物供应商和难民三个方面的工作,并要在项目结束后,完成账目核算与汇报。这种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援助的方式,很多时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与损耗——据联合国统计,由于中间环节的腐败和管理不善,每年都有较大金额的资金援助没有直接发放到难民的手中。

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之后,只需由参与援助计划的超市直接连接到联合国难民身份数据库,现场通过虹膜扫描验证核实难民身份,即可由超市直接发放食物津贴到难民的手中。 而在发放的过程中,不只保证了交易透明、成本可控,还可由系统自动进行账目核算并建立难民电子档案储存有效信息,从而达到减化程序、提升效率、剔出机构冗余的目的,使援助计划的参与者的情况可追踪、援助计划可持续,而不会因第三方的替换而致使援助计划出现断层或管理混乱,并维护了援助计划的可信任度和权威性。

在这个过程中,虹膜验证的手段确认了难民的物理特征,而区块链技术则保证了身份数据的唯一真实性以及交易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踪性,使救援机构在技术上可实现直接向销售商付款,而无须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可能性——为整个援助项目节约了98%的金钱管理成本。该项目未来有望面向当地的50万难民推出。

3、区块链可拓展普惠金融的边界和可能性

区块链技术有潜力产生颠覆影响,其能够与各种科技手段无缝连接的模式具有高弹性、可拉展延伸的特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将区块链、众筹、普惠金融相结合,更能为普惠金融添加公益元素。众筹慈善——验证渠道——资金需求方的模式,可以让捐助方直接追踪每一笔捐款的去向和用途,提升可信任度。

由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普惠金融众筹平台,从技术上讲,可让以众筹的模式实现点对点的援助捐款或小息信贷服务的设想成为可能,既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资金来源渠道,也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普惠金融的生态圈中,大大拓宽了普惠金融的可能性和边界,让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