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普惠金融要破“普”“惠”“险”三元悖论

普惠金融要破“普”“惠”“险”三元悖论

发布时间:2018-09-19 分类:趋势研究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一个以技术为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的创新发展,经历过多番“风雨洗礼”与成长阵痛后的新金融行业,也对普惠金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新金融机构高举普惠大旗,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力图推动普惠金融实现从概念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真正突破。

要想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就得了解其整个体系构成。将普惠金融拆成“普”、“惠”、“险”三个字来解释。从这三者来看,普惠金融要解决的是普遍、优惠、风险三个问题,但这三者存在三元悖论,一般只能取其二。如果做到“普”,又做到“惠”,就会有风险;但如果既要“普”,又要防范风险,只能用高收益覆盖,这样就解决不了“惠”;如果解决“惠”,又解决了“险”,但这只能面向特定的人群,就解决不了“普”。

要想打破这一悖论,需要通过技术和市场解决。当前很多小微企业除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外,还没有市场,这就更需要通过赋能、数字化手段等去帮助他们解决市场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数字化手段可帮助改善现有金融产品与服务质量,而如何结合新技术做好“精准治疗”也是业内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兼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指出,为小微、三农、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特定金融服务,一直是国际上主流所关注的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仅是把小病症解决,而且要摆脱目前发展的亚健康状况,走向强身健体之路。”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互金从业人员应扎根至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好政府、保险等资源,并结合大数据风控,使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有效触达到地区客户。只有由点及面,把更多的群体串链到金融服务的链条中来,解除抵押物对农民融资的掣肘,才能让“三农”等群体真正享受到纯信用的数字贷款的服务。

面对5亿千禧消费者人群、8000万个体工商户、3.5亿农村就业人口,如果不能刨除那些产品定位不合适的、风控能力不行的、耐心不足的入场者,这场普惠金融的好戏可以说都不算真正开始。

普惠金融发展至今,解决问题的核心要从“最后一公里”转变为“最后一分钟”。传统普惠金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金融覆盖性问题,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就尤为关键。但如今金融科技日益发达,普惠金融服务方式从线下转至线上,一分钟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也必将给普惠金融带来实质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