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发布时间:2018-10-15 分类:趋势研究

2018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其官网刊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央行、银保监会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前述通知第22条内容如下:“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此前的2018年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从前述两份文件可以看出,中国高层不断在对外传达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信号,希望让居民加杠杆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017年8月,姜超曾经发布研报,指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3%,如果按照当前速度扩张,到2017年底预计将达到56%左右。居民部门加杠杆,换来了房地产市场繁荣,是我国经济短期回升的主要动力。与美日相比,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仅超过50%,看似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如果用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的话,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0%,举债空间已不大。”

2018年9月25日,《中国经济2018 — For if the dusking day declined》(第一消费金融注:此文广为流传的标题为“假如帝国的黄昏来临”)通过对比日本进行数据分析,认为中国目前接近极限,其在论述居民债务时援引了姜超的上述结论,并进一步发挥为“所以说如果居民债务还没有到极限的话,应该也快了。而且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福利不如美日两国,所以居民在举债的时候顾虑会更多一点”。

第一消费金融查询Wind,得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显示居民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39.9%、44.8%和49%。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人口为139008万人;2017年第四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据此测算出2017年末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1038亿元。2017年末,商业银行、信用社及储蓄机构持有的居民部门债权为399669.14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居民部门负债大约为90.33%,确实如姜超所言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文章《假如帝国的黄昏来临》在谈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负债这个指标时称,“而美国的这一数据在2007年曾达到过120%,日本在1990年曾达到过100%。”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和日本在前述两个时间节点后居民加杠杆无以为继,居民消费陷入低迷。

假设将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负债的红线定为110%,且这一红线来临时居民无法维持债务,爆发类似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1年韩国信用卡危机、2002年香港信用卡贷款危机和2004年台湾卡债危机的个人负债危机,那么这一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假设居民的杠杆率增速和GDP一致在6.7%左右(第一消费金融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Q1至2018Q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个季度增幅分别为7%、7.3%、7.5%、7.3%、6.6%、6.6%,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减少;2017Q1至2018Q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个季度中资大型银行对居民部门债权增幅分别为5%、4.7%、4.6%、3.2%、3.9%,居民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负债的增速在降低,这两组数据实际上当前都低于国家公布的GDP增速,说明居民确实出现消费降级,主动缩减负债的情况),那么居民爆发个贷危机的时间至少还有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