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汽车金融万亿市场崛起
发布时间:2018-10-19 分类:趋势研究
汽车金融,曾被视为2018年互金的最大风口,玩家纷纷涌入。
但因模式重、成本高、黑产猖獗、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很快陷入混战。
而其中不少玩家,开始另辟蹊径,重启新战场,尝试将汽车金融下沉到农村。
让人意外的是,这里需求量极为旺盛,骗贷不到万分之一,是一片非常值得深耕的市场。
农村,会成为汽车金融的突围口吗?金融的全面下沉,是新的趋势和方向吗?
01 下沉
汽车金融,在去年一度被认为是金融科技的巨大风口。
几乎所有大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曾经调研过这片市场,准备进入。
但一年之后,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生存艰难,要么退场,要么收紧。
但是,一帮玩家却另辟蹊径,绕开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发现了一片新的战场:农村和农民工。
因为城市房价高不可攀,买车,就成了这些农民工最重要的一笔消费。
这几年来,中国汽车金融的下沉趋势,一直非常明显。
综合来看,下沉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首先,农村市场正在崛起。
截至2017年末,中国农村常住人口数为5.7亿。
城市人的车是纯粹的代步工具和消费品。农民的车则既是代步工具,也是生产工具;既家用,也商用。
也就是说,这里的用车需求,主要是以生产性为主导的。
这片市场有多大?
保守估计,这片市场也有万亿,农村的汽车普及率会越来越高,它真的不亚于城市汽车金融市场。
而这片万亿市场,正在逐渐成熟。
这是因为,汽车渠道正在下沉到农村。
中国的四五线城市,陆续出现了不少4S店。
02 风险
尽管是万亿市场,但金融的下沉,从来都很难一帆风顺。
农村的风控,永远是第一难题。
农民几乎都是征信白户,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有人行征信、消费数据、第三方大数据供查询。
在这样的细分市场,风控的维度,必须比大众市场设置得更细。
比如,如果这个农民是帮人拉货的,就要看他的从业时间有多长。
再比如,如果一个农民要买一辆本田轿车,就不太实际,可能被拒。
所以,他们只提供与农村市场高度匹配的车,比如江淮、江铃等轻型商用车,通用五菱、长安奔奔等小MPV(多用途汽车),中兴、郑州日产等皮卡。
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止是消费品,也是生产工具;既可以拉货,也可以拉人。
以面包车为例。它的座位可以调整:拉货时拆掉,就变成了一辆小货车;拉人时,就把座位一装。这样的车型,特别受欢迎。
当车辆在持续运营过程中能产生经济效益时,风险就会小很多。
而这些产品,才能贴合农村的真正需求。
另一方面,恶性的竞争也可能导致市场走偏。
当玩家增多、开始抢夺市场之时,就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弄浑市场。
而这个趋势正在隐约出现。
农民是一个极容易冲动消费的群体,他们的攀比心理也会比较强。
某汽车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互金公司广告满天飞,让人感觉首付和月供很低,但实际上,顾客贷款一年,利率可能高达20%-30%。
对比之下,在很多4S店,因为有贴息等政策,利率只要1%-3%。
在农村这片特殊的土地上,金融很有可能成为双刃剑。
枪不杀人,人杀人,金融本身是一个工具,就看使用者的初心。
03 因地制宜
在进入一个下沉市场时,大城市中常用的法则可能失灵,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下沉以后,这种业态本身承载不了那么重的4S店模式,所以汽车的流动渠道会变。这时,相匹配的一些金融服务渠道也会变。
比如说,农村对放款效率的要求,比城市更高。
如果住在城里,去4S店看车很方便。
但农民住在乡村,到县里的车行看一次车,要折腾很久。如果当天无法成交,他只能回到村子里,过一段时间再来。
这意味着,如果当天无法解决需求,这个客户很可能就流失了。
这也对行业玩家的风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另一方面,所有的风控手段,都要贴合农村市场。
在催收方面,也不能套用城市的模式。
电话催收效果不佳时,找当地车行帮着催,效果可能好得多。
这是因为,电话催收说的是普通话,农民可能听不懂,而当地车行说的是方言。
实际上,在农村做车贷,还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农民其实是优质客户。这个群体淳朴,好面子,极少欠钱不还。
其次,农村专治各种故意不还钱。
因为城市是陌生人社会,人际关系疏离。而农村是熟人社会,天天见面,欠钱不还,全村人都会对你指指点点。
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是很难承受的。这让催收变得容易多了。
也有农民确实遇到经济困难,无法按时还钱。但催收打给他们的紧急联系人,一旦后者转告,这个农民都会马上还钱,哪怕去借,也要赶紧还上。
结语
粗放增长的流量时代已经消失,精耕细作的时代到来了。
人们的选择,是以敬畏之心,下潜到市场深处;用工匠精神,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事实证明,做到了这些,这个冬天,也没有那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