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布局普惠金融已成为银行业界共识
发布时间:2018-11-09 分类:行业资讯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频出。当今加码布局普惠金融已成为银行业界共识。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当前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市场定位,推进战略转型。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五专”经营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潘光伟表示,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股份制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加快探索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设有5000余家扎根基层、服务小微的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重点向县域、乡镇及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和群体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指出,近年来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之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阶段性地实现了“两增”的目标。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共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约367亿元。
进一步调动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积极性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给予定向降准激励,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普惠金融的贷款投放增多,释放的存款准备金增多。
二是不要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管控过严。他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损失率高是客观事实,高风险需要高收益去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利率过去最高也就7%左右。如果这一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还要下降,那就影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势必不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使尽职免责真正落到实处。尽管这方面比过去大有进步,但总体而言还应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各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时宽严标准相差较大。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基层银行惧贷的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
王兆星表示,银保监会今后将继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早落实落地,其中包括进一步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内生动力,降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的依赖,更多地根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财务、诚信和管理发放更多的信用贷款。同时,要提高贷款时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监管还将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尽职免责机制,帮助银行机构及其员工敢贷愿贷,支持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