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科技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

发布时间:2018-11-15 分类:趋势研究

一个特别有争议,但是也特别重要的话题——科技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

这个问题其实起源于一种特别流行的认知,就是说金融是全球贫富差距的幕后黑手。你不要以为这是很多“底层人士”的观点,很多精英媒体、政治家都这么批评。尤其是在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群众也上街游行,要求“占领华尔街”。像法国前任总统萨科奇,还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对金融体系大加鞭笞,说它是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体系,偏离了本质。所以,现在的科技金融从业者们就纷纷号称,自己是普惠金融,是普惠大众,减少贫富差距的金融。

那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答另一个问题,金融到底是不是加剧了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看。

一、贫富差距拉大和金融深化同步

首先,金融加剧贫富差距这种认知,并不是空穴来风,美国最富有的10%的人占全社会的财富比例,在80年代的时候是60%多,现在是75%。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1%的美国富人占了全社会40%以上的财富。而这个比例在80年代只有20%。

而我们都知道,从80年代开始是全球经济快速金融化的时期。从投资银行家、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到华尔街,动辄就是上亿美金的收入,和普通人相比,很有那种朱门酒肉臭的感觉。而且,美国不是特例,全球也是同样的趋势。

所以,从证据上看,贫富差距拉大,好像和全球的金融深化是同步的。

而且,还有人给这种认知提供了理论基础。像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012年就出版了一本引起特别大轰动的书,叫《21世纪资本论》,他对收入不平等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说,过去300年的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回报率大概是4%到5%,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1%到2%。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按照2%的经济增长率,大概36年才能收入翻番。但如果你懂金融,能够撬动资本回报率的话,按照5%的资本回报率,你14年就翻一番。这就是所谓的“钱能生钱”,你的初始财富越多,那些没钱的人和你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而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嫌贫爱富的市场,你的钱越多,你的信用等级就越高,就越能聚集资金,从而实现更快的财富增值。

二、金融、技术、增长和不平等

好,这么看下来,金融加剧贫富差距这个事不是空穴来风。难怪有人说要打倒金融市场,然后要打土豪,分田地。

但是,要永远记住,直线式的浅层推演,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

比如刚才的推演里面,就忽略了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这也是第二点。技术进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一种内生的关系。金融和技术结合以后,它会推动全社会整体收入的上升,所以说没有金融,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经济快速增长。而脱离增长谈收入分配就像什么呢?就像光棍汉去讨论娶几个老婆合适一样,完全是胡思乱想。

比如说2018年的诺奖得主罗默,他就写了一个模型。他说,经济增长是取决于资金K,劳动力L和技术的创新进步A,这几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在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蒸汽、电力技术落地应用,是伴随着一个很高效率的金融市场的。所以,像蒸汽、电力这些行业必须提供足够高的资本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加入,然后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强调,新技术必须有很高的回报率,有时候甚至要垄断利润。为什么呢?因为技术创新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就像新药研发一样。而如果研发成功的利润不足够高,就不会吸引资金和人力在前期的投入了。

其实,可以代入地想一下,你要是个风投机构,如果投中一个项目的回报率不是超高,你会不会在很多早期项目上冒险?你不会。

换句话讲,如果不是金融市场的支持,技术的进步迭代速度要慢很多,人力资本的累计会慢很多,经济增长也会慢很多——整个农业时代的全球经济2000年一共就增长了3倍。绝大部分人口不识字,技术进步比蜗牛还慢。连基数都这么小,那贫富差距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了。可是,你真的需要这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吗?开玩笑说,你们即使穿越回去当皇帝,也没有现在当穷先生的生活过得好。

三、数字技术和政策面:金融在贫富差距拉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好了,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你可能是迷糊了,金融到底有没有加剧贫富差距呢?给你一个特别准确的回答:过去30年中,由于客观和主观两个原因,金融在贫富差距拉大的世界里,确实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金融和数字技术的结合,导致了科技新贵阶层的出现,也导致了很多原有产业的衰败,加大了收入不均衡。

数字化、网络化这些技术,天然地倾向于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容易产生“winner takes all”的局面。而金融资本一定会天然地亲近这部分人口。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强调要终身学习的原因。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加尔布雷斯,他把美国3000多个县的数据拿来整理,就想看看美国的贫富人口到底是怎么分布的。结果发现,如果把15个收入最高的县去掉以后,美国的收入差距就不像我们开始说的变化那么大了。然后,再看这15个县,只占总样本的0.48%,这些县全部分布在硅谷、西雅图和纽约。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八九十年代以来,“华尔街+硅谷”模式(即金融资本+数字化技术)确实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但是,这不是像有些人嘴里嚷嚷的“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是我们人类社会在向高技能社会迈进过程中的一种取舍。因为持续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技术和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

你想想,工业时代以来,工业制成品,汽车、冰箱、手机、电脑,它们的价格是不是一直在下降,质量是不是一直在上升?所以,原来的奢侈品全部变成了普通消费品。

你再想想,信息时代以来,包括知识信息在内的各种服务获得的便利性,已经和原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现在常用的App,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一个人用极低的价格获得了人力资本的累积,而人力资本的累积是劳动者未来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你想一下,如果没有风投、创投和技术的结合,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而且还迭代得这么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看到,头部产品的开发、运营和投资者,自然会获得超高的回报率。

在整体收入水平上升的过程中,收入的差距也会被拉大。

第二个就是主观原因。80年代之后,金融市场呈现出了一个复杂化的趋势。但这个趋势,很大程度上不是为创造一个更好、更有效的产业融资环境,而是很多乱七八糟的衍生品,它是为了加杠杆而获取更高利润。而且80年代之后,美国的里根政府就采取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很多超级富人越来越容易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实现税务减免,这一点上,香港又特别地典型。

这些问题都让硅谷和华尔街更快,而且更牢固地占领了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到这里的时候,你应该明白了。金融加大贫富差距,其实是个伪命题,在过去几十年中,整体收入上升和收入差距拉大,这是金融和技术结合后的产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财富增长和财富分配的一体两面。这当然需要我们人类社会在制度安排,比如税收、社会福利、政策上面更加谨慎。但是,轻易把板子打在科技和金融上,都是值得警惕的反智思维。

关于科技金融,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科技金融是不是普惠,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新业态,如果科技金融能够提供一个覆盖面更广、风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信用服务体系,刺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让绝大部分人的收入能够快速增长,这就是一种“普惠”。但是,依靠它降低收入差距,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科技金融是不是普惠,取决于你怎么理解普惠。而贫富差距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金融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怎么取得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