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消费金融成为金融业重要基石

消费金融成为金融业重要基石

发布时间:2018-11-21 分类:趋势研究

近年来, 我国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已经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近年来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尽管在规模和占比上都有明显提升,但是与消费金融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来讲,扩大消费,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根本的。但是在既定消费水平下,消费金融通过杠杆拉动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是以服务公司客户为主,未来必然要朝C端转型。从商业性的角度说,银行的公司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非常大,但零售业务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银行通过零售业务积累的客户群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 零售金融,乃至消费金融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当前,新零售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 已经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改变,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甚至整个零售业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金融的经莒策略、服务模式、产品流程和风控模式等必将随之改变,资产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调整和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 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产生了全天候、场景化(包括线上、线下)、个性化等变化; 第二,从经营策略上讲,消费金融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们日常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随着经营策略的改变,服务模式和产品设计也随之调整,服务模式更注重客户的方便和体验,产品设计也更多地关注小额、线上、便捷等;第四,在风控方面,更多地将大数据分析、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包括人网、认证、网证)等应用于消费信贷流程。

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深刻改变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在获客场景、客群结构、资产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整体看,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实际上正在“下沉”:一是城市的下沉,我国的消费金融将由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扩展;二是三四线城市客户的金融需求将呈放大趋势。三四线城市客户的金融需求不应被忽略,而三四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的消费金融将是未来的一个蓝海。

目前,转型零售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无论哪个市场都有其自己的饱和度, 不可能无限拓展。对于银行而言,不管是政府类贷款、公司业务,或是零售贷款, 都不可能无限地做下去,因此,我国的银行应当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

消费信贷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在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的催化下,各家机构逐渐都聚焦到这个领域。当前在各家银行和各数字银行的业务中,增长最快的、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消费信贷业务,而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聚焦点也是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原因:其一,转型。不仅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 包括餐饮、金融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一个由“2B”向“2C”的转型阶段,各大银行、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扎堆消费信贷,这正是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增长创造出的需求。其二,方便。当前对服务的便捷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需求端,也体现在供给端。供给方愿意投入研发提高服务的便捷程度,改善用户体验, 而用户也确实愿意为此付费。在消费信贷领域,正是数据驱动的自动决策和场景深度绑定的这种贷款特别方便,促成了这一波消费信贷的迅猛增长。其三,生态。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能明显感受到一个所谓的零售信贷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该生态体系分成三层,第一层是零售商,第二层是批发商,第三层是服务商。

科技能力是当前消费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基础。银行的传统风控手段和信息科技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应把已有的传统科技能力充分发挥好,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