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金融科技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12-20 分类:趋势研究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对金融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起着媒介交易、动员资金、优化配置、分散风险等重要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业在稳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2007年金融业占GDP比重为5.6%,2015年则高达8.4%。该比重甚至超过了许多以金融服务业见长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量”快速扩张的同时,“质”的发展并没有跟上。金融业出现了“脱实向虚”、杠杆率高企、风险积聚等问题。2017年,中央召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入手,构建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其实质就是要求金融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近期,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完善金融调控、发展金融组织、健全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然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使我们可以借助创新的力量更快地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金融科技为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当前,科技与金融呈现出持续融合态势,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有巨大潜力,能有效解决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大幅提升金融业的规模和范围经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科技手段正在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产生了网络贷款、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新的应用和业务模式。新模式新业务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蓝海,创造了金融业提质增效的新途径。

第二,从供需两侧看,中国都拥有发展金融科技的独特优势。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传统金融业务发展越不足,引入金融科技时沉没成本就越少,应用空间就越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对经济社会的渗透不足,金融机构有更大的动力与机会去使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我国ICT行业发展迅速、信息基础设施先进,在若干技术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形成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网民和手机用户规模巨大,拥有庞大的、正迅速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需求支撑。与国外相比,我国市场和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为处于发展初期的金融科技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三,我国已形成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同向发力的金融科技应用格局。一方面,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有效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发展。2017年,国内两大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市值规模已跻身全球上市公司前十。他们通过参股、并购等多种途径进入金融领域,持有支付、银行、保险等多项金融牌照,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起到了先导作用。另一方面,面对科技企业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近期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宣布将不低于1%的营业收入投入科技研发,研发强度和投入金额已高于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多家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创新队伍。金融科技的快速应用有效改变了金融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某大型商业银行电子业务替代率超过90%,客户到银行网点后柜台人工办理比重不到30%。以移动支付普及率、网络贷款规模等指标衡量,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已领先于部分发达国家。

第四,以银行业为金融科技主战场,加速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超过250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共有30家,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涵盖在内。银行业庞大的用户数量、累积的海量数据、强大的资金实力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也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实现途径。银行的借贷、支付清算、理财等业务都可作为金融科技的切入点,从而全方位提高经营效率。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机遇,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科技虽然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会引发新型风险,加速风险传播。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跨地区、远程化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这对传统的属地化监管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思维存在很大差异。互联网思维强调快速积累用户、提升估值水平,为此常常持续亏损,高度依赖资本市场融资。金融思维强调风险防范,对经营亏损的承受能力很低。两种思维模式需要有机调和。发展金融科技要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在明确风险防范底线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发挥其在效率提升和金融普惠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