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金融服务要有温度

金融服务要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8-12-21 分类:行业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需要综合施策、多方发力。金融从业机构要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保持基本稳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随着金融强监管政策叠加实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功能萎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下滑;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部分行业、企业间的结构性信用紧缩问题加剧。特别是不少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融资更难了、更贵了,一些企业甚至濒临股权质押爆仓、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上述困局出现的原因复杂多样,解决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以持久战和“几家抬”的精神,采取全方位、立体式措施,从货币信贷、财税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环境优化等方面,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并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给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从当下看,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三支箭”政策,针对性较强,有助短期内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稳住并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金融业属于现代服务行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客户是天职。当下,应坚持市场化原则,大力支持有市场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走出困境。

金融服务要更有温度,还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长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企业和个人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2015年12月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后,我国普惠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金融普惠的阳光照进了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和亟需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但普惠金融仍然面临商业可持续问题。在这方面,一些数字科技公司的做法值得总结。

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实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所期待的“好的社会”。让金融普惠万家,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既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长期努力的方向,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