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系统/ 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

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9-01-18 分类:行业资讯

1月4日,总理考察三大银行,对发展壮大普惠金融寄予厚望。在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当下,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如何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等,是当前金融业格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9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央行表示,该方案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政策的利好为国内普惠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追溯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关键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6月末。当时五大行总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已全部正式挂牌,并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实施架构。

据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21.7%。一直以来,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之路。

然而,融资难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生存障碍之一。国内传统大中银行的中小微企业或小微企业专营部大多沿袭了母行的传统贷款技术。一方面,它们较少地根据小微经济体的实际融资需求开发新技术。比如,贷款笔均额度高达1000万-3000万元,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型企业。另一方面,它们仍主要采用抵押担保方式为小企业提供贷款。尽管它们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未能彻底根除这一难题。因此,为给更多人提供公平、高效的融资机会,构建一套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是当前中国普惠金融急需改变的现状。

普惠金融是一盘大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才能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圈。

新金融企业如何在普惠金融上发挥优势,突出亮点,也是行业亟待探索的新话题。行业人士认为,普惠金融主要受到三个维度的影响: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征信体系成熟与否,三是监管的变化。

从技术维度上看,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浪潮的席卷下,金融业一直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普惠金融如何可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从征信体系方面来看,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有助于破解融资难问题。

从监管方面来看,遏制乱象、防范风险,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伴随技术进步,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追逐暴利、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乱象,严重地侵害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说,及时发现并重拳出击整治这些乱象,正本清源,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

当然,普惠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提升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避免出现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用科技助力风险防控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普惠金融与消费金融中的核心科技。大数据提升了信息的丰富度,而人工智能则提升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与效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数据是新时代的能源与原材料,人工智能是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与效果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