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2019年是我国普惠金融攻坚之年
发布时间:2019-03-08 分类:趋势研究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部长通道”表示,大银行按决策部署普遍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大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要在30%以上。
可以说,2019年是我国普惠金融的攻坚之年。按照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其中,最主要的现象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信贷服务,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还存在诸多难题。一方面,这是因为部分小微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企业规模不大,缺乏相应抵押物;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证明,使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畏贷”心理等。这就导致普惠金融服务一致卡在了“最后一公里”上。
打破金融机构服务民企的隐形壁垒,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目前一个首要的抓手是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截至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将普惠金融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建立了相关的配套和考评机制。然而,从银行业来看,各家银行考评标准不一,相关细则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支行,政策还有待“落地”,一线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从具体银行来看,普惠金融服务中还存在“不均衡”现象。另外,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成本收益不对等,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事情,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新型业态主体也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说,探索合作贷款的方式,通过共享信息、引进金融公司的风控模式等途径来提升和发展,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时代,通过技术的赋能,普惠金融将有个很好的未来。普惠金融的“普”及“惠”,是要让用户得到“贷得到、还得起”的金融服务。对他们来说,金融并非是工具,更多的是一种他们日常经营所需要的服务方式;科技也并非是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核心依靠。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美团金服总裁穆荣告诉记者,基于金融科技之上的普惠金融将会以科技为核心,依托每一个场景化产品,利用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优化和提升金融服务运行效率并防控风险。通过“场景+金融”双向赋能,将渠道、技术、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与金融机构在资金、风控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优势互补,共建普惠金融新生态,为小微企业、个人用户提供一体化经营解决方案,助力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当然,强化普惠金融服务,需要完善相关考评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还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加快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此同时,强化普惠金融服务,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撑体系。如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也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要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补齐制度短板;增强货币、财税政策的激励促进作用,推动各方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深化“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