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巨头竞逐万亿消费金融市场

金融科技巨头竞逐万亿消费金融市场

发布时间:2019-05-23 分类:趋势研究

作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86亿元,继续保持单月3万亿元以上的零售市场规模,日均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790亿元,同比增长8.3%,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1%。

消费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此前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预计,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郭树清近期就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要推出更多的消费牌照。

值得注意是,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在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但是没有消费金融牌照,而是互联网小贷牌照。互联网小贷牌照是小贷公司牌照的衍生品,小贷公司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税收、资金来源、杠杆率等方面相比消费金融牌照均有较大差距。以杠杆率来说,小贷牌照的杠杆率多在1.5倍左右,消费金融公司则可达到10倍;资金来源层面,消费金融公司可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可发行金融债券,相比小贷公司优势明显。

随着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成熟和分工的细化,牌照不再是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唯一入口,不过,贷款发放、风险承担等核心环节只有持牌机构才可参与,从这个角度,只有持牌才能参与消费金融全链条服务,对于巨头而言,持牌仍是不二选择。

未来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金融市场还会涌入更多新参与者,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更为深度参与有望使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

在持牌经营、普惠发展的条件约束下,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仍会加速,牌照资质、资本实力、融资成本、流量场景等都会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试金石,各项指标居前的机构将在行业分化中加速发展,而实力较弱的机构会在分化中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