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额贷款系统/ BAT金融科技战火再燃

BAT金融科技战火再燃

发布时间:2019-05-24 分类:行业资讯

在最近的十余年间,货币基金、小额贷款、保险以及后来的FinTech,互联网新势力逐渐向金融行业的纵深走去。

金融行业从来不乏竞争者,曾经,以BAT为代表的新势力们纷纷变身金融巨头,甚至积蓄起足以“颠覆”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后来,在一系列影响下,它们曾一度转向,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

今时今日,BAT的金融之争远未结束。在这场赛马式的竞争中,原来传统金融也是局中人,演绎的是一个有关颠覆与被颠覆的故事,后来科技成为马赛的主题,一个有关合作共赢的故事在上演。

最新一个关键节点是2018年。这一年,强监管伴随互联网金融大洗牌,金融科技趋势进一步明朗,原来以消费金融为重心的互联网巨头们,改名的改名,拆分的拆分,一场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战争再一次打响,抢在前的仍然是BAT们。

新的变局由此开始。

BAT间的金融争夺战远未结束。

近日,在哈尔滨银行与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哈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孙嘉巍宣读的一份文件成为二次战役打响的号角。文件显示,哈银注册资本增加至15亿元,其中度小满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哈银消费金融公司30%的股权,成为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有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在全国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中,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贷款增速、贷款增量均排名第一。

对度小满来说,哈银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哈银消费金融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持股哈银,度小满布局了消费金融牌照。

事实上,度小满与哈银的合作只是新阶段BAT金融赛马的一个缩影。

这一赛段始于2016、2017年,在强监管下,此前携着互联网与科技之利、大有改革金融行业的BAT们在这时重新定位并调整路线,决定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寻求与传统金融间的合作与融合。

曾有媒体统计,2017年间掀起了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联姻潮”,与BAT等互联网巨头对接合作的银行项目有30项左右。

在此背景下,BAT巨头们各施其法,在遵循监管和合规的基础上,继续攻城掠地,寻求制胜高点。

此前以云计算与大数据对接金融机构的蚂蚁金服,在2017年10月宣布全面开放金融科技能力,再加上阿里云以及阿里旗下用户、消费通道,其计划以此构建较为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入股蚂蚁金服,将金融科技收归集团。同时,蚂蚁金服投资了大数据公司微众税银(拥有企业征信牌照),金融布局生态更趋丰富。

与显得高调的阿里不同,腾讯的金融科技长时间曾作为其B端服务的一部分,直到去年9月份才确立了以“腾讯金融科技”作为公开品牌对外呈现。

在5月15日公布的一季报中,腾讯正式将金融科技业务从“其他业务”中独立出来,与云业务及其他企业服务共同组成了新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

与阿里、腾讯相比,外界一般认为,百度的金融业务入局较晚,这成为其在第一阶段的金融竞争中表现并不突出的原因之一。而到了第二阶段的金融科技之争,技术出身、早早将AI作为战略重点的百度并不落于人后。

2015年,百度金融业务被整合成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并上升至战略级位置,由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全面负责,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布局;2018年4月,其进一步拆分出来,以“度小满金融”的名字独立运营,当时,李彦宏曾把度小满的独立比喻为其在百度AI生态战略下“率先毕业”。

在BAT们都在向B端扎根的当下,历数BAT的科技实力,三方的典型特色是阿里的云、腾讯的数据、百度的AI,这也是它们攻克金融科技市场的法宝。

互联网发展多年多积累下来的数据,以及自身发展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与产品开发能力,让BAT们在并不弱势的传统金融行业面前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借此它们将触角伸向单纯的产品并不能被覆盖的领域。

这是它们共同走向B端的又一番操作,也是中国20多年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走向。

对于几乎在每一个赛道上都会相遇,从而引发一场龙争虎斗的BAT来说,金融无疑是又一个竞争赛道,一个要求更高,更需谨慎和耐心的赛道。在它们的助力下,一个从根子上崭新的金融行业正蜕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