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消费金融创新发展逐步走上规范之路

消费金融创新发展逐步走上规范之路

发布时间:2019-06-25 分类:趋势研究

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面对市场机遇,电商、互联网、科技等创新平台纷纷借助科技手段投身消费金融,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头部创新消费金融平台借助其在资金成本、技术、产品及流量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市场主流,而中小创新消费金融机构则更多发力于导流、助贷、技术赋能等专业领域,行业分工逐步细化,业务模式更加成熟,消费金融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除房贷外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作为拥有8.29亿网民的全球最大互联网应用市场,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线上化特征日益明显。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1万亿元,比上年增 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2万亿元,增长25.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18.4%,较上年增长3.4个百分点。

个人生活、消费场景的线上化暴露出传统金融业态的局限,催生出巨大的线上金融服务需求。这些金融服务需求以小额、碎片、高频为主,涉及众多长尾客户群,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及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吸引了众多电商、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局。传统金融机构与消费金融创新平台同台竞技,使得消费金融市场更加多元化。

从市场份额来看,银行凭借庞大的优质客户群基础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信用卡信贷余额由2010年的4500亿元快速增至2018年的6.8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40.6%,在市场整体中占比达65%;其余银行及信托等消费贷款约1万亿元,占比9%;汽车金融公司及消费金融公司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比10%;小贷公司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加持,余额也达到9500亿元,占比9%;P2P平台基于对长尾客户群的覆盖,信贷余额在2017年达到1.2万亿元的最高点后受监管趋严的影响于2018年末降至约7900亿元,占比 7%。

在消费金融创新“上半场”(2016年之前),传统持牌机构更多的是关注优质客户,提供大额、长期传统金融服务;创新平台则基于技术优势,聚焦金融“白 户”、长尾客户群,提供小额、短期、碎片服务,快速抢占三西线城市及以下市 场;还有少数违规平台,利用监管空白提供高息费产品,造成行业乱象。

到了消费金融创新的“下半场”,大型传统持牌机构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探索直销银行、大数据风控等创新模式;受限于资源能力的中小持牌机构则通过与助贷平台合作等方式,更多参与到长尾客群服务中来。与此同时,头部互联网金 融平台积极发挥自身技术、渠道等优势,不断推进业务规模化,促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小创新平台则将资源更多地聚焦于导流、助贷、技术赋能等专业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促使行业分工细化;而违规平台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下纷纷出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模 式在获客、产品设计、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出现了全面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