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28 分类:行业资讯
去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小微企业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从1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在这之前,我国还成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便于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从政府的角度看,减轻中小企业的账款压力,也是为他们缓解资金压力的一方面。王江平表示:“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积极推进清欠工作。按照各地区有关部门报送的清欠平台,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共梳理出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8517亿元,已经清偿金额3058亿元。”
从银行的角度看,截止到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4.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97万亿元,同比增长24.7%,这说明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大银行目前都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画像,通过新的风控技术,实现分钟审批、秒钟放贷。在降低中小微企业信贷获客成本、提高贷款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水平,商业银行不良率等指标明显下降。
不过,银行在加速数字化的同时,如果技术和服务跟不上,反而会不利于自身业务发展。
央行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相比成熟市场来说较短,这也使得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要高于大型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银行仍然面临执行难、核销难、成本高等问题。商业银行要算责任账和社会账,不追求绝对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风险要可控,实现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不是慈善不是救济,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借助技术进步,让普惠金融业务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相应的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这样普惠金融才有生命力。
提升信用惩戒能力,发挥金融科技在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