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监管层密集发声 普惠金融政策迎多项利好
发布时间:2019-07-01 分类:行业资讯
加强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一直是普惠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最近一段时间,从国务院到央行、银保监会,监管高层再次就普惠金融密集发声,部署下一步政策措施。
目前,银保监会正在与人民银行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拟于近期下发。与此同时。银保监会正在细化完善普惠金融业务的尽职免责指导意见。另外,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随着前期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根据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巡视员李青川在发言时披露的数据,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截至今年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0.25万亿,比2018年年初增长了33.46%,高于各项贷款的增速14.17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6.89%,较2018年一季度降低0.92个百分点。
此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破面提质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达到96%,基础金融服务的村级覆盖率达到了97%。
最近,普惠金融政策层面再出利好。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措施,决定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正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诸多机构都在探索如何运用数字科技的手段来助推相关业务开展。
普惠金融中的一大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切入点则是强化金融科技对数据的挖掘应用:一方面是强化金融视角对数据的挖掘应用,但又不能局限于金融数据,更要广泛地关注客户的行为数据等信息;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的扩展数据源,在场景中挖掘交易相关的闭环数据,推动数据的融合应用。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一方面支持了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成功转型,另一方面支撑了我国金融机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同时也使金融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