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金融系统/ 消费金融未来将达10万亿规模

消费金融未来将达10万亿规模

发布时间:2019-07-08 分类:行业资讯

目前,国人消费观念正迎来转变,我国消费呈“直线”上涨趋势。近期落幕的618购物节,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也是中国消费动力强劲的缩影。

7月2日,商务部门发布了最新的消费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1至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8.1%,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达到8.2%,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

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新的消费模式也不断涌现,线上贷款购买线下服务也越来越受追捧,消费金融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年轻人“月光”和负债成为常态,足以窥见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趋势。

2018年1至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比2017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有望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市场的特点是一个“稳”字,一是增长速度稳。二是网络消费稳。三是基本消费稳。四是服务消费稳。五是消费价格稳。

在“稳”的同时,还有一个“变”,就是消费模式一直不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智慧等新兴消费模式蓬勃发展,消费金融行业如火如荼。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

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

行业狂奔之时,只顾全速前进,有许多方面根本顾及不到。但是好在监管总能及时赶到,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消费金融行业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7年底的“现金贷整顿”通知,给极速前进的消费金融行业按下了暂停键。

截至目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共有28家,其中4家尚未开业,就连资金、流量充足的互联网巨头想要拿下牌照都不容易。

但是,拿下牌照也并不是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因各种原因被监管部门开过罚单。

有媒体报道称,监管4年出手13次,持牌消金被罚总额高达1600万。

原因有很多,诸如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新增许多代理机构,代理机构乱收费,导致平台被频繁投诉...

监管打击的力度越大,越是说明对消费金融行业重视。

已经获得牌照的消金公司并非高枕无忧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开展业务。

而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随着监管的不断收紧,有能力向合规靠拢的自然是要向合规发展。用户在贷款时碰到平台依然在挑战监管底线的,完全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投诉。

国家的支持力度有多大,监管力度就有多大,崛起的消费金融是时候该向着良性发展方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