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中国金融科技采纳率领跑全球
发布时间:2019-07-25 分类:行业资讯
7月24日,安永在北京发布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和印度的消费者金融科技采纳率同为87%,位居全球首位,全球平均金融科技采纳率上升至64%。仅两年的时间内,亚太区主要市场的采纳率就增长了一倍,有的甚至增长了两倍,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采纳率均为67%,澳大利亚的采纳率为58%。中国极高的采纳率表明,金融平台和生态系统已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这是安永第三次发布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报告,此次的指数基于对27个市场的27000位活跃型数字化消费者的在线调查得出。此外,今年的调查还首次纳入了1000家使用金融科技服务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来自中国内地、美国、英国、南非和墨西哥五个市场。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平均有89%的消费者知晓实体店移动支付平台,82%了解点对点(P2P)移动支付系统和非银行转账。中国内地金融科技服务的普及率更是遥遥领先,其中99.5%的消费者知晓转账和移动支付服务。
中国各类型金融科技和服务采纳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拉高采纳率的几种使用率较高的金融科技和服务包括:转账和支付(95%)以及储蓄和投资(75%),特别是店内移动支付(90%)及线上投资建议和投资管理(55%)。调查也显示,所有类型金融科技和服务采纳率均随着收入增长而升高,各收入阶层人群采纳率差异最大的金融科技和服务是借款。
在新兴市场,中小企业大量使用银行与支付服务,63%的受访者使用该类别的服务。在中国,该比率达92%。这样的高比率反映了新兴市场的特征。与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够成熟,这为挑战型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从零开始构建新产品和服务的机遇。
相较于其他金融企业,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与挑战型金融科技企业共享他们的数据。他们仍然把现有保持联系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视为首先接触点,但他们很愿意从与之有关系的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新的保单或产品。这意味着,提供自有金融科技服务的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注意行业的前提性因素,即消费者目前视为先决条件的产品特征,包括简单、透明、顺畅、个性化和全渠道。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传统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已有优势,例如现有的客户关系、与同业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长期联系以及国际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