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是双赢
发布时间:2019-07-26 分类:行业资讯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稍早时候在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透露,央行正会同相关部委在京、沪、穗等十个省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制订方案之初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建立风险补偿和退出等机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沙盒。这是我国金融监管的一次科技新突破:中国版监管沙盒为金融科技安上了“防护装置”。
我国的金融科技业务发展迅速。据世界银行评估,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排在全球第二位。随着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这又给予金融科技更多发展空间。在金融科技深度赋能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主流金融机构纷纷举起“数字化转型”的大旗,新锐金融科技“独角兽”已悄然崛起。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的冲击影响深远,而且,金融科技在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使得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未来的金融监管,在严密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应尽量在创新和监管之间取得平衡。显然,只有全面规划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监管与时俱进,不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才能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就需要在监管科技方面加快创新,大力发展,也就是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高效、低成本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的科技创新应用,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事实上,监管科技不仅能提高监管效率,还能建立更好的监管体系,通过建立更好的监管体系来更好地实现监管架构的目标,同时提升效率。监管沙盒正是未来监管科技创新发展条件下可被应用的监管模式之一。质言之,监管沙盒就是个“防护装置”,或“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通过适当放松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能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这是目前面对金融科技最好的监管方式。
监管沙盒机制原本就属于监管科技或者说金融科技监管的有效组成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少国家都相继组建了专门的金融科技监管机构,引导、管理金融科技发展,并拟定了各自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今年3月,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就指出要研究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金融科技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随后,4月18日,央行2019年科技工作会议又提及,要加快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研究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接下来,央行会着力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主动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引导科技应用不跑偏不走样。在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维护金融安全方面,还要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研究制定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监管规则,并在技术架构、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等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引导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运用,纠正部分机构有技术就滥用、就任性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