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互联网金融利好政策酝酿下,小微金融将会如何加码?
发布时间:2019-08-05 分类:行业资讯
近日网传监管正在酝酿统一的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将为网络小贷设置更高门槛,其中注册资本门槛或将提升至5亿元,杠杆倍数扩大至3-5倍,并考虑未来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作为有场景、有技术、有风控、有资金的重要融资渠道,网络小贷很好地耦合了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融资需求,可以预计,2019年网络小贷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将成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的利好可能给小微金融带来哪些助力,既有的网络小贷玩家将如何加码小微金融,市场格局将会如何变化,小微金融行业爆发点是否会由此到来等问题愈加成为业内焦点。
网络小贷定位和能力的一次升级
“网络小贷目前还只是一个准金融机构身份,从政策变化走向来看,监管未来的目标是提高网络小贷注册资本金门槛、让网络小贷接入人行征信等,这些都是对网络小贷定位和能力的一次升级,反映了监管希望网络小贷在未来的普惠金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19年以来酝酿的网络小贷政策背后反映了监管层对网络小贷态度的转变。
相较此前长达一年多的监管整顿,此次利好政策落地之后对网络小贷来说或将是一次“封印解除”。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创新类似,网络小贷的发展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历程。
据了解,网络小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服务对象为其平台上的网店商户,这也是后来所说的网络小贷。
随着网络电商生态愈加壮大和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到来,网络小贷水到渠成。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网络小贷做了官方背书,地方金融办开始为传统线下小贷公司叠加“互联网放贷”资质,网络小贷牌照正式面世了,自此网络小贷进入发展快车道,仅2016年一年全国就冒出了近60家网络小贷公司。
爆发式发展给网络小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积累逐渐超出可控范围。2017年末,与现金贷风暴同时,网络小贷也迎来了一轮整改。
2017年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开始。12月8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网络小贷禁增量、清存量、去杠杆、控费率、查合规等内容,并给出了摸底排查及处置时间表。
在层层加码的监管政策下,一方面,不具备网络小贷经营资质的平台开始退出市场,市场趋向规范化发展;但另一方面,要求网络小贷表外融资合并计算等的规定,也导致网络小贷实际杠杆率大幅降低,融资来源受限,网络小贷被套上了“紧箍咒”,对单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大的小微金融业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背景下,如今正在酝酿出台的利好政策中,对网络小贷融资渠道和杠杆率放宽,以及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等的规定,对行业来讲不啻一声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