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数字化驱动形成普惠金融新模式

数字化驱动形成普惠金融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8-15 分类:行业资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服务模式渗透到普惠金融领域,一个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技术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普惠性和包容性,因此科技金融的发展天生具有普惠性。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供给的成本,构造了无所不在的网络,促进了数字经济的中长尾理论、零边际成本等概念的产生,也由此诞生了数字金融的概念。数字金融自诞生起就服务于低净值个人以及小微企业,在此之下,金融科技把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连接到了金融服务的网络里,降低了金融服务和产品运行的成本,构造了一个比传统技术下更加广泛的金融服务市场,也因此催生了更多创新机构、创新产品。金融科技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数据、模型优势,为已有的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就是要通过科技手段降低金融成本,控制金融风险,这也正是普惠金融的两大难处。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便捷的方式服务更多用户。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降低金融成本,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但在当前,金融服务业务涉及情况复杂,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还无法充分利用。故而在此类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中,不能完全依靠数字技术,还需要结合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

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开拓了新局面,有效解决了世界性金融难题,并促使中国金融业实现弯道超车。但据《发展中的普惠金融:理论、创新与实践》显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在针对农民、小微企业以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等的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便捷性、可得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服务机构应提供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负责任”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理念,金融服务机构要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业务,注重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目前,普惠金融领域信用和信任的基础较为薄弱,客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不足,因此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非常有必要。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普及和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我国应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当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从开展短期整治转变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尽快推出中国版“监管沙盒”。要提高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学术机构在国际金融科技领域的参与度,逐步加强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中的话语权,鼓励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疏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金融之源,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竞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