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趋势研究/金融科技加速消费金融发展步伐

金融科技加速消费金融发展步伐

发布时间:2019-10-15 分类:趋势研究

金融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消费金融运营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业务生态,促进了市场向产业链纵向迁移,也催生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对巨大的蓝海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金融机构必须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持续的金融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消费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

就消费金融领域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为主体的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其中,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参与是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虽然金融机构致力于零售转型和科技转型,但任何组织都有历史惯性,换个角度而言就是组织惰性,但转型就是要打破这种惰性,让新模式动起来。近年来,随着互金巨头转型金融科技公司,策略重点从金融产品转向科技输出,银行业也在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把科技输出职能独立出来。大的互金巨头,也在刻意区分业务板块和科技板块。科技赋能于金融,也隐隐有了科技独立于金融之意。央行日前对金融科技定义的选择和强调,等于向市场重申: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在监管射程之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近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模呈几何式增长,自2014年的0.02万亿元到2018年的7.8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放贷规模增幅近400倍。即使按2017年统计口径,银行业占比12%为标准,剔除银行业的互联网贷款后,2017年、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同样能达到3.9万亿元和6.9万亿元,规模仍然不可小觑。。

近年来,头部平台的流量红利见顶,巨头流量、大众场景竞争趋于白热化。而一些垂直细分场景、二线互联网流量平台、线下场景虽想要自建消费金融业务但又缺乏金融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

金融科技的落地需要场景。技术存在边界,应用的场景和前置的条件十分重要。消费金融机构和银行相比,虽然允许线上开户,但银行因为受到反洗钱等约束,不能直接开通一类账户。所以消费金融和传统银行相比,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同时,也要面对线上的各种身份欺诈的挑战。如果在身份识别阶段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第一种是欺诈的成本,第二种是声誉成本。消费金融的逾期客群会进入央行征信机构的,身份被冒用会影响受害人的信用记录。

金融科技企业因其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将客群下沉至次级,覆盖到广大无征信和低征信的客群。但随着客群质量的下降,相关信贷资产风险亦逐级增大,对应融资成本也呈现梯度上升。不过,这一上升幅度呈现缩减趋势。金融科技公司更懂客户需求,更具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渠道开拓、流量转换和技术研发上的大量投入使经营效率和成本显著优化,为息差缩减创造了条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致力于先进理念、模式和技术输出,实现流量合理变现。通过协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流程再造和客群下沉,充分发挥出资金成本低廉和规模经济优势,才能让普惠金融目标变得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