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系统/ 金融科技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

金融科技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

发布时间:2019-10-16 分类:行业资讯

自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后,10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发了业界讨论,金融科技是否过时?金融科技未来走向如何?

“在监管层大力提倡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节点上,金融科技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莫秀根如是说。

过去数十年,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中型企业的支持不断完善。而在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业内专家表示,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营、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出现。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手段在金融行业逐渐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运用,银行可以高效、全面地抓取民营、小微企业经营数据,并通过自己的风控系统给出对企业的评估结果和授信额度。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为破解银行和民营、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金融科技行业来说,许多金融科技企业正处于从C端业务向科技输出、B端赋能的业务转折期,《规划》的出台无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规划》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践行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效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资金成本加上风险、效率,决定了消费者终端的定价。人工智能要不断提高效率,才能达到真正的普惠。当前很多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场景转化效率、获客的效率,没有解决后面运营及客户体验。

金融科技尽管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问题,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强化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只会越来越强化。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近来大力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互联网公司发展金融科技就可以得到佐证。

近年来,中国各大国有银行如工行、农行、建行、光大等银行纷纷加快了拥抱金融科技、建设开放银行的步伐。完成行内外、线上线下各类数据的整合,联合更多第三方科技公司,以开放的姿态构建生态圈,实现智能交易、智能运营与智能风控,进而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为民营、小微企业实现业务线上化只是第一步,业内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借助金融科技帮助其实现向智能化、数据化的更加开放的转型,构建新的服务生态。因此,以更加开放的思路用金融科技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消费市场、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期,面临各类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风起云涌,银行开始深刻认识到金融科技的战略价值。而从全球层面来看,金融巨头CapitalOne、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纷纷宣扬自己的科技基因。

《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面向企业的风控策略则主要是看重质押,由于中小微企业数据薄弱,传统的银行风控系统基本上是失灵的。一些中小微企业既没有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也没有足够多可供抵押的资产,因此银行往往不愿意为了一笔总额不高的贷款,付出高昂调查审核成本,承担较高的坏账风险。

整体而言,传统的风控模式更偏向于线下,渠道较为单一,网点服务受物理半径限制。另外,自动化程度不高,业务审批更多依赖于人工,在触达率、效率等方面都面临困境。同时,在面临非常复杂的风险环境时也缺乏整体的把控能力与实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