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贷系统/ 收益率20%的P2P项目去哪了?

收益率20%的P2P项目去哪了?

发布时间:2014-03-12 分类:行业资讯

有经验的P2P投资者会发觉,P2P平台的收益率相较往年在持续走低。过去动辄20%-30%的收益率在一些较大的平台上已经不复存在,甚至15%的收益率都已经快绝迹了。要获得超过20%的收益率,只能去一些较为冷僻的P2P平台了。根据统计,大部分的平台收益率都在2013年9月份之后有一个下降的趋势,某平台的收益率直接从38%跳水到21%。 刨去收益率虚高的平台之外,一些比较稳定的平台收益率也有下降的迹象。推行自动投标工具的人人贷,其12个月的”优选计划”收益率在12-14%之间。有利网类似的定存宝计划3、6、9个月的收益率分别已经是7%、9%和11%。整体利率下降了大概1%-2%,虽然降幅比较轻微,但已经显示出收益率下行的趋势。最近获得风险投资的爱投资和积木盒子12个月的项目收益率在14%-16%之间,而这个收益率大致相当于去年类似项目3个月期限长度的项目收益率。

当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平台和有实力的新兴平台都能够普遍9%和14%的收益率推出半年期和一年期项目,并且项目还是供不应求的时候,整个行业就基本告别了过去20%以上收益率项目有满天飞的状态了。在社会整体资金环境并无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其中有几个因素值得思考。 1、P2P平台社会认可度提升,投资人对信用风险的预期下降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最为混乱的时候有超过 120家平P2P平台的。在这个基本上不存在先发效应,也不存在品牌效应的市场中,各平台之间肉搏靠的是高收益率竞争。通常的做法是,平台上线之初先提供一大批收益率回报超高的项目,而且铁定保本付息,以吸引投资者。P2P借贷市场上甚至专门存在着一大群的”打新”职业投资人,组群抱团专门寻找各种新平台投标。由于他们手上集结了大批的资金,甚至有能力与平台讨价还价,收益率要达到一定水平,才愿意投资。 在这波混战的浪潮过去之后,一大波实力较弱、经营不善的平台就死在了沙滩上了。那些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的平台,则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了。至少,这这批平台的名字已经渐渐为人熟知,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粉丝。在品牌效应的加持下,平台不用担心因为几个点收益率的降低而导致大量用户损失。也正是因为形成了忠实用户群体和稳定资金支撑,基本上较大的平台就已经不再待见所谓的”组团投资者”了。 金融产品的定价大致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无风险资金成本,第二部分是风险补偿。对于用户资金,无风险成本可以参照基础活期收益率,但是在存款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可参考性越来越低;而余额宝引领的”夺宝奇兵”改变了人们对活期存款利率的预期,余额宝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基准利率”。对于很多未曾接触过P2P借贷的普通人来说,可能第一句就问,P2P借贷的收益率比余额宝高吗? 第二部分风险补偿才是这波收益率下降的关键,风险补偿是对应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作出的利息回报。投资者对于知名度不同的平台所要求的预期收益率是不同的,知名度越高的平台逾期收益率越低;知名度越低,特别是刚刚成立的平台需要付出的收益率就越高,以弥补其在信用方面的缺失。信任感是风险折价的关键因素,名气较大的平台的在信息展示方面更充分,获得的信任度越高,议价能力越强。而一些知名度很低的平台上,年收益率20%、30%以上的项目就仍然存在。 信用风险降低,还有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平台引入担保机构和保险制度。这些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收取的费用,就是投资者让渡的部分风险溢价。所以,在借款人的成本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投资人的收益下降。 2、资金供大于求,影响收益率 供求影响价格,这个市场法则在金融市场同样发挥作用。现在P2P借贷行业的基础面是,流入资金大于需求资金。基本上名气稍大的平台都是一标难求,每个项目上线之后立刻就会受到哄抢,满标的时间已经是按小时,甚至按分钟计算了。市场资金对于P2P贷款的追捧程度,已经不再限于十万以内的短期标的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标的也能够在数小时之内消化完毕,满标的速度非常惊人。 各个平台官方服务的QQ群里面,最热门的问题都是询问客服什么时候有新的项目上线。在这种严重的资金不平衡下,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有标就投,而不再拘泥于具体期限和收益,对于收益率下降的容忍程度是很高的。如果一定要设立收益下限的话,投资者的底线应该是要比余额宝收益高。 不得不说,余额宝虽然只是进行了渠道上的创新,但极大地解放了国人的投资理念。正是因为余额宝的示范作用,居民们真正开始接受线上投资方式,真正愿意将前钱从银行存款提出来,不必忍受银行负收益率的剥削。这种理念的改变带来的深远影响,远远比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破万亿来得大。抛开这其中的潜在风险,P2P借贷平台也连带从这波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中都受益-资金来源大大增加了。 另外,自动投标工具的出现也客观上降低了收益率。一些规模较大的P2P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了自动投标工具,例如人人贷的”优选计划”和有利网的”定存宝”。这种投资工具最早是从美国的lending Club 开始。Lending Club的投标工具以基金形式开设,投资者相当于购买了基金的份额,。基金投资于平台上的贷款,而且拥有优先于个人手动投标的权利。由于条件所限,国内的自动投标工具没法建立Lending Club般严格的风险隔离制度,只能以相对模糊的委托理财协议存在。但是,归根到底,整个操作过程还是类似于一个封闭基金运作方式,到期(一年或半年)还本付息,只是投资对象不是股票债权,而是平台贷款。这中间技术工作在于期限错配和标的选择,技术上不难实现,前提是一定要有数量足够多的标的,而且必须要有持续的新贷款补充。预期收益率回报越低,投标工具的操作越容易进行。比较相同期限的自动投标组合与单笔投资,收益率一般是前者较低。 3、超高利率项目不可持续 投资人收到10%到18%的收益率只是借款人的需要负担的一部分,借款人还需要负担平台收取的管理费和给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这两部分的资金加起来起码在10%,这就意味着实际收益率成本基本上在20%以上。而且,P2P平台往往存在一些隐藏收费,仿效民间借贷留下来的一些做法,比如说”砍头息”,首先扣除了当期的利息。部分平台还会有求企业留下来一部分资金作为违约赔偿金。也就是说企业拿到的只是项目名义金额的大部分,一般分资金是滞留在平台上的,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收益率。 普遍在20%-30%左右的成本对于实体经济企业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当然,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去判断利息高低是不合理,对于企业来说,关键在于这笔资金的实际运用效果。在无法从银行贷款的情况下,P2P借贷的确能为资金和产品周转率高、营收稳定的企业提供及时资金。 高收益率有两个明显弊端,第一是无形中提高了P2P借贷的门槛,无法负担得起高借贷成本的企业将会被排除在外,影响了P2P平台支持小微企业的作用。长期来讲,这是相当于削减P2P的客户群体,不利于行业用户基数的扩大。第二是,高收益率拉高了风险。企业逾期可能性升高,平台的风控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在满足基本风控要求的情况下,同样的一笔资金,借给100个中小企业远比借给付更高利息的单个企业,安全系数要高。 过高的收益率其实是对实体经济的一种伤害,特别是对于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长期下去难以维持的。因此,平台本身就存在降低借款收益率的激励,以扩大借款人规模。各个平台在线下开拓时激烈的竞争,也使得地推人员降低收益率吸引更多的借款企业。借款人成本下降,自然就会在投资人的利息回报上体现。 以上几点只是P2P借贷收益率下降的其中一部分因素。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市场的收益率终会在目前严重不对等的资金矛盾缓解之后,慢慢滑落,而不同金融机构的在贷款业务的竞争将会持续。短期来说,当前经济周期、资金宽松程度,企业生产周期等都会影响到平台的收益率设定。平台自身的经营也会对贷款的产生影响,例如风控成本下降,或者是平台自身对投资者收益进行补贴。资本的涌入,会激发行业内竞争加剧。看看最近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之间的补贴大战,就知道互联网企业做金融,补贴并非不可能。因此,投资收益率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的,价格随行就市。 最后,投资者需要衡量的是,究竟是在知名度高保证度高的平台上赚取相对较低的收益,还是在那些明码标价20%,甚至30%的小平台上赌一把呢?   (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