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平台运营/ 无处安放的移动支付,如何消除安全隐患?

无处安放的移动支付,如何消除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14-03-12 分类:行业资讯

风险与利益并存,在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这里,这句话应该说成是风险与便捷并存。去年是移动支付的爆发年,从让红包飞和微信红包,到嘀嘀和快的打车疯狂补贴,腾讯、阿里两位大佬各种圈地跑马、疯抢用户、扩张地盘。百度、京东等企业也不甘落后,先后推出各类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爆发,支付宝称雄 近日,《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800.3%。报告称,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位居市场前三位,占据了超过市场90%的份额。其中,支付宝交易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拉卡拉则借手机刷卡器,使用户迅速向移动端迁移,目前活跃终端数已经超过430万台。 2013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一天,移动支付就完成了350亿元的销售额,支付宝一天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1.88亿笔,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并且移动支付开始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细节,从看电影到买彩票,从打车到买情趣用品。 无处安放的移动支付 支付范围普及的同时,移动支付的手段也不断创新,初见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像。移动支付以便捷、新颖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眼球,但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因为担心支付应用的安全控制手段和业务流程的风险,而对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应用将信将疑,尤其是老年用户。 我们在这里举几个常见的支付应用。二维码支付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识别印制在各种物体上的二维码商品信息,识别后直接点击付款,完成交易。单一使用二维码做交易验证,不懂安全的人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很容易受骗执行恶意程序。 短信支付是由来已久的支付应用,发送一串字符到指定号码就可完成手机充值等各种支付,网上交水电费比较常用短信支付。因为可以按月收到缴费提醒。但短信支付认证单一,黑客容易通过飞信或其他客户端进行劫持,发起短信转账。 上面两种都是远场支付,现在说一个进场支付——NFC手机钱包。通过在手机中植入NFC芯片或在手机外增加NFC贴片等方式,将手机变成真正的钱包。用户可以拿着手机像刷公交卡一样,去完成付款。NFC手机钱包的特点是无线交互,但是这样的模式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交易,以前的黑客大会就有人演示用一个挂件去刷钱,更可怕点可以把刷卡器做在门框上于是过一个人刷一个人还很难追溯,因为软件开启后一般人用过就不会关闭这样会带来很多的潜在风险。此外,还有语音支付、图像识别支付、超声波识别支付、条码支付,甚至还有指纹支付、脉搏支付等。

可见,现有的移动支付应用中,没有一种完全让用户高枕无忧的支付产品。各类技术依然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等隐私安全问题。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高级政策分析人士杰伊·斯坦利曾说,“再安全的措施都有漏洞,都会遭到威胁,问题在于如何让受威胁程度降到最低。”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支付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移动支付越来越危险 根据高德纳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达到了9.68亿部,第一次销量超过了普通手机。依托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也显示出,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的正比关系。在中国2009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到了2013年共发生手机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97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和29.46%,消费支付金额骤然增长。

手机支付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必将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安全性是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在对某九大知名品牌手机的检测中,平均每部手机都有20个安全漏洞。再加上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等的入侵,用户账户被盗刷、转账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保证账户的安全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急需建立统一规范 我国对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机制长期以来严重缺失。在互联网支付中已经出现过大量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加上消费者安全保护意识较弱,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比如在微信抢红包最火爆的几天,一些群里有人发出与抢红包极为类似的链接,但点入后却是商户介绍,更有甚者引发木马中毒。安全隐患不除,移动支付的习惯与文化短期内就难以形成。

移动支付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推出统一的安全标准,各家企业各自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安全设置,推出了多种安全标准,这中安全标准乱象给用户带来了很大不便,不符合移动支付便捷的本意,反而给了黑客可乘之机。


要降低或者消除这种隐患,不仅需要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以规避技术上的风险,还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各企业共同建立一道支付防火墙,同仇敌忾,将黑客拒之门外,实现安全支付。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央行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已于去年年底建成,或将实现目前“山头林立”的不同移动支付系统的“联网通用”。如何更好地宣传推广手机支付是各企业应考虑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决定了其能否顺利推广。




(来源:钛媒体)